書名:入侵者 The Trespasser
作者:塔娜.法蘭琪 Tana French
譯者:穆卓芸
出版社:皇冠文化
出版日期:2017年12月4日
【內容介紹】
塔娜.法蘭琪這本小說太出色了,再多讚譽也當之無愧。今年我讀的犯罪小說沒有一本是她的對手!——新書雜誌
塔娜.法蘭琪的都柏林重案組警探小說讓人百讀不厭……她是推理界最出色的思想家和情節大師,擅長用精準的文字捕捉飄忽的概念,將它牢牢繫在死者身上,敘事拿捏得恰到好處,吸引讀者的力道之強,比起愛與貪婪毫不遜色!——洛杉磯時報
塔娜.法蘭琪憑著六部小說奠定了寫作大師的地位,她對人物和故事的掌握無懈可擊,描繪辦案程序和警探心理深刻至極……我們就像愛麗絲,跟著塔娜.法蘭琪跳進故事洞裡,情節百分之百懸疑,閱讀犯罪小說的樂趣莫過於此!——紐西蘭「海岸」電臺
絕妙的犯罪小說,說故事的手法令人沉迷……難怪法蘭琪近年來名聲水漲船高,這本出色的小說更證明了她正處於創作高峰!——每日郵報
塔娜.法蘭琪寫起犯罪小說就像彈奏經典樂曲的爵士樂手,手法全無老套,就算故事讀起來似曾相識,她也能以令人驚喜的新鮮筆法,寫出豐富的主題和強有力的情感深度。——芝加哥論壇報
閱讀塔娜.法蘭琪的都柏林重案組系列小說,樂趣就在一讀就會沉浸其中……每一本都值得你細細品嘗,但六本當中我最喜歡這一本!——美國國家公共廣播電臺網站
這回小說主述者是出口成髒、性情暴躁的安東妮特.康威警探,而故事由她道來果然沒讓我失望,幽默、尖酸、毒辣、時而冷酷,精采萬分!在我們大西洋此岸,終於有足以跟美國頂尖警察小說作家抗衡的作者了!——週日快訊
這應該是法蘭琪最出色的作品。快在沙發上找一個舒服的位置,好好享受這本機智、有力又令人毛骨悚然的驚悚小說吧!——《靠近》雜誌
這本小說可能是塔娜.法蘭琪最有力道的一部作品。快去買來讀吧,你會愛上的!——波特蘭書評
美國出生、定居都柏林的塔娜.法蘭琪是十年來最有趣、最重要的犯罪小說家,這點越來越無庸置疑了!——華盛頓郵報
喜歡冷硬鬥智、故事機鋒百出的讀者,塔娜.法蘭琪是你必讀的作家。讀她的小說只要記得一點,就是她會打破你的所有定見!——《紐約時報》記者/珍奈特.馬斯林
峰迴路轉、引人入勝,加上一抹精心調配的冬日沉鬱,當代最出色驚悚小說家的又一力作!——觀察家日報
這本小說將犯罪心理刻劃得犀利、真實又敏銳,成為法蘭琪的又一力作。書中的復仇與編織幻想躍然紙上,主旨充滿力道,讀來令人欲罷不能!——波特蘭新聞先驅報
書裡的單一敘事角度非常出色……不著重傳統辦案追兇過程,而是引入心理驚悚小說的技巧和女性第一人稱的敘事角度,完成了一部聰明又令人著迷的創新之作。——週日泰晤士報
這本小說和塔娜.法蘭琪的五本前作一樣,情節峰迴路轉,讓讀者不斷改變推論,但最迷人的還是主述警探的性格,讓人印象深刻,讀完只希望快點讀到下一本。——英國渥德利購書網
這本小說跟塔娜.法蘭琪之前的作品一樣,迷人之處在於性格複雜、充滿缺陷的警探主角,以及塔娜.法蘭琪冷硬又充滿詩意的筆風。——沃斯堡明星電訊報
兇手入侵,奪走了一條性命;而回憶的入侵,則緊緊攫住了她的靈魂……
艾絲琳還不知道今天就是她的世界末日。她盛裝打扮,備妥雙人晚餐,紅酒開了,蠟燭點了,悉心等待那個人上門。但在下一個瞬間,不請自來的兇手卻讓她成為倒在壁爐邊的屍體,她眼窩凹陷,雙腿內彎,看起來就像一個死掉的芭比娃娃。
康威與她的拍檔史帝芬奉命接下此案,原以為這又是一樁無聊的案子,但當他們循線追查,卻發現許多不尋常之處:艾絲琳在稍早曾收到閨密露西傳來一封「要小心」的訊息、艾絲琳當晚的約會對象羅利聲稱他並未進入她的房子、艾絲琳好像同時與另一名身分不明的男子有曖昧關係、艾絲琳的住宅去年曾遭不明男子闖入、艾絲琳的過去不堪回首……
這些線索所拼湊出來的「艾絲琳」越來越迷離,破案的那一天似乎遙遙無期,然而康威知道,只有她才能查清真相,除了是她身為警探的使命,在命案現場艾絲琳那張被死亡滲透的臉也喚醒了她逐漸消褪的記憶,很久以前,康威見過她,她曾經如此無助地求助於她:求求妳,難道妳不能,妳難道不明白,我……
【閱讀心得】
原本以為人生會一成不變地直到結束,霎時出現一段插曲,意外的角色讓消逝許久的快樂再度出現,久違的提醒原來生活能如此豐富,有誰會願意再度回到沉悶的日常。然而改變是需要勇氣,而當一切美好的太不切實際時,或許應該提醒眼前的景象可能是場海市蜃樓,只要靠近一點點,眼睛睜大點,便會發現當中的瑕疵、缺陷與惡意。
兩位兇殺組的菜鳥警探渴望獲得上級的認可、同仁的尊重,他們需要的是可以證明實力的案件,然而這起看似情緒失控的意外殺人案件,卻對兩人堅定的心靈、契合的默契出現波動,不知不覺中掩飾的真相猶如劇毒般,緩緩入侵所有參與的人士,只為了讓原先中斷的內容得以繼續。
畢竟死者的故事必須說出才是。
維持同樣的細柔筆觸,疑雲重重的案件背後的真相是如何負責員警的心思和陰影一一剖析,強迫眾人直視內心深處不願承認的恐懼。試問活在一廂情願的世界裡,究竟是太過純真的鴕鳥心態,抑或工於心計的防範措施。
雖然沒有驚險場面或駭人過程,但閱讀時總能感受到字裡行間中的感慨和妥協,滿腹的情緒隨著調查起伏共鳴,在受害者、加害者和辦案者身上多少都能發現一點熟悉的身影。
明白人生的平衡脆弱,卻還是挑戰當中的極限。理解生命的來來去去,卻還是好奇曾經的如果。面對未知只能用心中創作的情節,幻想今後可能出現的樣貌,有時甚至逃避現實只為了延續縹緲的喜悅。
扎實的道出盲目之人是如何不知不覺間影響了周遭,間接成為入侵別人故事的反派,破壞原本可以得到的快樂結局。相信如果能預知勢必多數人會選擇避免,問題在於活著必須按部就班,無法跳躍任何篇章直接來到想要知道的結果,因此也無暇顧及他人面臨的問題。
面對闖入不速之客,多數人也會反擊或是制衡,只是到頭來能否成功奪回主權,又是另外一個章節的開始或是完結。
【書籍預告片】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