遭到國家背叛比遭到他人背叛更難承受……埋藏近六十年的委屈與辛酸,這份傷痛該如何平復?
書名:知更鳥的賭注 Rødstrupe
作者:尤.奈斯博 Jo Nesbø
譯者:林立仁
出版社:漫遊者文化
出版日期:2011年5月31日
【內容介紹】
尤.奈斯博是我最喜歡的驚悚作家,哈利.霍勒是我新的英雄。——麥可.康納利(國際暢銷推理大師,電影下流正義原著作者)
許多作家知道如何讓人寒毛直豎,奈斯博就是保有這種技藝的少數人之一。——林伍德.巴克萊(《沒有人聽見》作者)
優雅而錯綜複雜的犯罪驚悚小說……奈斯博精心打造曲折龐雜的情節,只為了支持複雜的構思和迫切的思緒……。——《紐約時報》書評
閱讀《知更鳥的賭注》就如同看一齣熱門電影。作者尤.奈斯博建構的場景栩栩如生,彷彿能在眼前看見故事情節在大螢幕上播放。節奏明快,故事嚴謹而複雜,人物立體,小說本身結合了兩大最佳電影題材:戰爭史蹟和犯罪驚悚……奈斯博毫不費力地引領讀者走過暴力、浪漫和哀愁的篇章……。——《今日美國報》
從二次世界大戰到一九九九年末再跨越到新世紀,《知更鳥的賭注》揭露出一個複雜的陰謀,也揭開歷史的傷口,傷口滲出的鮮血持續蔓延到今日……奈斯博將書中人物刻劃得絲絲入扣,主角哈利.霍勒更和無數現代警察同樣具有一種憂鬱特質(包括曼凱爾筆下的庫特.韋蘭德),將自己和芸芸眾生之間用一條線分隔開來。——《書訊》推薦書評
一本傑出的小說,構思懷抱大志,寫作技巧純熟,對人事物流露出成熟的洞察力。……《知更鳥的賭注》確實足以和現今美國一流犯罪小說並駕齊驅……奈斯博的敘事方式單刀直入,但仍隨處可見美妙筆觸……小說最後……令人聯想到電影豺狼末日(The Day of the Jackal)的懸疑結局。《知更鳥的賭注》帶來珍貴反思,為何經過一個世代又一個世代,醜陋的人性總可以藉由所謂政治來彰顯其罪惡的本質。——《華盛頓郵報》書世界
奈斯博在二次大戰末期的東部戰線和今日挪威奧斯陸之間從容轉換,編織出一則關於謀殺、復仇和背叛的複雜故事……節奏掌握得完美無比,故事懸疑得令人飽受煎熬,這本犯罪小說不僅揭露傳聞中挪威和納粹黨之間的關聯,也描繪出現今挪威的光頭次文化。讀者將驚奇地發現哈利.霍勒這位行事簡練的男主角,和知名推理犯罪小說家康納利筆下的哈瑞.鮑許同樣頑強固執,不過卻多了敏感易怒的個人特質。——《出版人週刊》(推薦書評)
一本極為大膽、極富野心的犯罪驚險小說……非常值得一讀;不僅男主角和反派主角引人注目,書中對挪威人為了在戰爭中求生存而不擇手段,最後卻得付出代價的描述也令人感嘆。奈斯博讓挪威有希望成為瑞典的強勁對手,爭奪北歐犯罪小說中心的地位。——《科克斯書評》
這本小說強而有力,探究信仰和合作的複雜面向,在各類題材中獨樹一格。——《西雅圖郵訊報》
奈斯博對節奏的掌握精細準確,以平行蒙太奇的手法建構懸疑劇情,讓人做出不斷翻頁的反射動作。最後的情節發生得飛快,讓你幾乎沒有時間去意識到窮凶惡極之人竟已從密不透風的羅網中逃脫。——《紐約生活誌》
想像美國推理大師麥可.康納利和蘇格蘭國民作家伊恩.藍欽的合體;奈斯博就是有那麼讚……動作場面如重型卡車般不斷壓頂而來。奈斯博以歷史和父親的戰爭回憶作為焦黑背景,啟動一起又一起政治事件,猶如今日的新聞頭條。——《麥迪森郡先鋒報》
主角哈利.霍勒是個遊走法律邊緣的酗酒警探……賀寧.曼凱爾和卡琳.佛森的書迷要把《知更鳥的賭注》放下,將會是個艱鉅的挑戰。——《書頁》雜誌
有著精采情節的驚悚故事,劇情出人意料,主人翁極富魅力。——義大利《24小時太陽報》
一位暢銷作者聰明的犯罪故事。哈利.霍勒是位特別的警探,他個性裡的脆弱和潛藏的黑暗,使他顯得真實、具有人性。——義大利《日報》
太棒了。《知更鳥的賭注》充滿刺激、驚奇,關鍵詞是罪惡感、復仇、權力、愛情。奈斯博完成了一部令人讚嘆的作品。——挪威《晚郵報》
情節的推展緊抓你的注意且操縱你的感知,一部上乘的驚悚作品。——英國《週日體育報》(Sunday Sport)
刺激、聰明、帶著憂鬱和令人深省之作。——英國《每日電訊報》
每年冬天,百分之九十的知更鳥會往南移棲,只有少數冒著風險留下來。
如果遇上溫和的冬天,這些選擇留下來的知更鳥就可以先選好理想的築巢地點。
如果牠們賭錯了,就得在寒冬中賠上性命。這個風險成敗參半,就看牠們願不願意賭一把。
這年冬天,對於凶手和哈利來說,都是個必須放手一搏的困境。
不是活著達成目標,就是全盤皆輸……
為什麼一心拯救祖國的軍人,最後會被視為叛國者?
半世紀前,一個滿腔熱血的年輕人,因為愛國而自願效命疆場,卻沒料到,那是個選錯邊就無法翻身的動盪年代。
他曾投注大量精力,貢獻他的所有,只想為國家付出一己之力,當他發現自己的生命所剩無幾,累積了六十年的恨意終於潰堤,是該向某些人討回公道了。
他要在生命結束前,為那場戰爭、為自己遭背叛的人生,執行最後的正義。
他是最優秀的警探,卻也是長官眼中的麻煩人物!
警探哈利.霍勒是個酒鬼,個性頑固,從不照章行事,但他也直覺過人,總是對線索緊咬不放。
因為一樁官僚體制的鬧劇,他被明升暗降地派去執行無趣的監視勤務,卻意外從一份毫不起眼的報告,追查到一樁跨國軍火走私案與一把神祕的步槍。
接二連三看似無關的命案,引導他一步步揭開一樁醞釀許久的復仇計畫,他發現案情竟牽扯到半世紀前的戰爭,以及挪威史上最陰暗的過去,而凶手的最後行刺的目標,竟是當今挪威國王!
當孤注一擲的凶手,遇上緊追不捨的哈利,誰才是最後的贏家?
【閱讀心得】
士兵們在戰場上殺紅了眼,遠離家鄉與親友,只為了心中堅信的國家而戰,然而信念並無法成為國際情勢交流的籌碼,再多的子彈、鮮血和屍體,只是代表國家的衰弱強盛,引以為傲的骨氣在政局的轉變中瞬間一文不值,難道弟兄們付出的血淚只是場遲早會醒來的幻夢嗎?
閱讀歷史可以得知過去的途徑與發展,去理解是如何用一磚一瓦搭建出此時的文明與規劃,去欣賞試怎麼用一步一腳踩踏出此刻的法則和便利。然而流傳的過程中卻容易因為各種因素產生錯誤、謬論甚至是漏缺,多數為不可考的典故,得以理解……只有少數是當局者不願回憶的難堪,所以必須捨棄、掩蓋甚至犧牲。
離開異國後回到自身又愛又恨的國度,哈利一方面不滿官僚體制,另一方面卻又深深自豪所處的職位。作者忠實的呈現人民之於國家的愛恨,仰賴的同時也不免斥責,但內心深處卻始終驕傲的認同。然而在太平盛世生活的人們無法理解,成就現今的前人一路上走來的艱苦和痛楚有多麼深遠。
筆觸柔和敘述被國家捨棄的同袍心境中的惆悵,多麼深刻和無奈,麻木不仁的決定象徵著滿腹的失望和怨懟,謀殺不是基於衝動而是內心一再翻滾的憤慨導致的必要結果,唯有殺戮才能獲得自認應得的正義,如此扭曲卻又從中感受到不願理解的共鳴。
而極力緝凶的哈利,作者交付這位角色的野心更加龐大且複雜,他的失去、創傷和脆弱奠定了他是位附有悲劇色彩的人物,所到之處不會有太多快樂,歡笑是奢侈的存在,尤其是必須把性命下賭在難以確認輸贏的局面時,更加危險也可怕。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