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在我最脆弱時來到我身邊,她讓想傷害我的人消失不見,她是我的守護者、愛人、抑或敵人?

書名:愛麗絲的訪客 Tangerine
作者:克麗絲汀.曼根 Christine Mangan
譯者:力耘
出版社:臉譜文化
出版日期:2019年10月31日

【內容介紹】

在北非熱浪般充滿壓迫感的氛圍中,《愛麗絲的訪客》將一個關於執迷與控制的故事融合了海史密斯和杜穆里埃的風格,以一九五○年代坦吉爾的舊城區與暗街為舞臺上演。曼根的首部小說逐步成為現代經典,充滿濃厚的懸疑感與心理層次的權力競爭。──英國水石書店

猶如唐娜.塔特、吉莉安.弗琳與派翠西亞.海史密斯聯手合寫電影劇本,而導演是希區考克。氣氛到位,吊足胃口。──喬伊絲.卡洛.歐茨(普立茲獎小說家)

詭譎驚悚且充滿趣味。──珍妮佛.伊根(《霧中的曼哈頓灘》作者)

兩名女主角之間的複雜糾結詭譎而刺激,令人停不下瘋狂翻頁的速度。黑暗的背景故事和心理性的懸疑,讓我感覺彷彿親自遊歷了坦吉爾,而且是由達芙妮.杜穆里埃的文學傳人擔任嚮導。──蘇珊.林道爾(《神祕打字員》作者)

保證名列年度最佳新人小說。情節緊湊、充滿異國風情。─—《娛樂週刊》

曼根先是操弄筆下兩個敘事者的不可信特質,接著又將她們兩人的歷史一併重寫……這部小說召喚出的並不是坦吉爾這座城市,而是人們對它的欲望,一場浪漫與冒險的朦朧綺夢。──《紐約客》

愛麗絲與露西一來一往,如同網球賽一般,交替說出各自版本的故事,而且賽況逐漸緊繃。露西宛若變色龍,她重新創造身分的能力,令海史密斯筆下的湯姆.雷普利相形見絀。──《華盛頓郵報》

曼根以古典好萊塢的色彩學勾勒出兩個敘事者的樣貌。──《紐約時報》

《愛麗絲的訪客》優秀之處是不斷推進的刺激情節,接近結局處尤甚,以及經典不墜的驚悚小說主題元素。──《村聲》

一座神祕危險的城市,兩顆親密相契又猜疑不安的心靈,燦爛的北非陽光下,記憶與真相眩目得看不清……

一九五六年的摩洛哥大城坦吉爾,明媚風光中暗湧著獨立前夕的騷亂。柔弱內向的英國女子愛麗絲隨新婚丈夫約翰移居這個繁華炎熱的城市,原本對異鄉生活滿懷期待,但難以適應的新環境、迅速冷卻的夫妻感情,使她成了被自己軟禁在家中的憂鬱囚犯。

所幸,愛麗絲大學時代的密友──活潑獨立、聰慧率性的露西──遠渡重洋來訪,在露西的幫助之下,她重振精神,這才看清了約翰接連不斷的外遇、以及謀奪她娘家遺產的企圖。露西計劃帶著好友逃離摩洛哥、告別這段充滿陰謀算計的婚姻,但愛麗絲猶豫了,因為這個情境似曾相識:在大學的最後一年,露西也希望她離開當時論及婚嫁的男友,她嚴辭拒絕之後,那個男生旋即在校園附近發生車禍,當場身亡。

無獨有偶地,在愛麗絲舉棋不定的現時,約翰的情婦墜樓受傷,他不久後也離家失蹤。愛麗絲沒有因此如釋重負,反而更加懷疑,露西究竟是來救她重獲自由,還是故技重施地除掉敵手以獨佔她的關注?

當約翰的屍體出現在海邊,警方懷疑愛麗絲因妒殺夫,她試圖反駁,想說服他們卻發現她一提及露西的嫌疑,記憶和說辭便全都變得零碎而矛盾,愈想澄清實情,愈讓自己顯得罪嫌重大,甚至因為旁人眼中歇斯底里的表現而受困於精神療養院。在藥物與禁閉造成的空茫昏眩中,她隱約又看到一位神祕訪客來到她的病房……

究竟是誰在陷害她?又有誰真心想拯救她?
她要如何證明自己不但無辜、更是神智清醒?
還是說,她真如旁人指控的一樣偏執瘋狂、手染鮮血……?

【試讀心得】

擺盪於睡寐之間,夢魘似乎未曾出現,亦或未曾完結,汲汲營營的追尋答案,嘗試捉住那不停逃離手中的救命繩索,但是眼前的迷離究竟是真實的存在,還是單純身在異國的海市蜃樓,睡眼惺忪之際,瘋狂與事實只有一線之隔,不過這次取決於不是有多少的答案見光,而是有多深的黑幕遮蔽了雙瞳。

面對未知的國度,擔憂是一定的情緒,但若無法克服其中的恐懼,最終也是罔顧身處異國的經歷以及時光。政局動盪的坦吉爾,緊繃的國際情勢渲染了眾人的目光,然而時勢造英雄,但誰是誰的救贖,誰又是誰的毀滅,直到最後才能領悟到原來,主角從來不是以為的那位女子。

假若與其餘犯罪小說相比之下,得以看出有許多布局略顯粗糙,而人設的個性也有待評論,優柔寡斷、吞吞吐吐,除了恰巧反應當時女子身在亂世應有的模樣,但也顯得多餘,可能也是作者刻意的營造,於是目光總是放在愛麗絲的篇幅,她的掙扎、恐懼、擔憂和抗拒,讀來有些五味雜陳。沒有很認同她的決絕,因為太過畏畏縮縮;沒有很喜歡她的果斷,因為實在粗枝大葉。

不過讀完後才當頭棒喝,原來主角從來不是愛麗絲,而是若有似無的露西。坦吉爾因為地理位置,被許多國家統治過,因此也有許多名字,但無論換了多少次的發音,經過多少不同的人種,根本始終未曾變質,因為改變的只有外在,當地的艷陽不會因為法國的侵入而略減,平時的氣溫不會因為自由的呼喚而降低。

國度的更迭呼應了是露西的存在,她是當時那一無是處的閨女,因為性向和背景必須遮遮掩掩,但隨著愛麗絲的出現,擁有了全新的機會,成為一位全新的角色,她同樣是露西只不過換了一個樣。

原來,所謂的重點從不是以為的那樣。如同人們只想看見自己內心希冀的模樣,寧願忽略醜陋,亦或放大厭倦,全部取決於觀覽的角度,於是所有人只要轉個面向就能看見真相,但又有多少人願意花費心力去轉頭。

強烈的諷刺現今對於事情的一言堂,更可笑的是此時此刻,資訊發達的世代仍有人願意閉起雙眼,囫圇吞棗的概括接受,那麼無論多麼突然的消息,多麼珍貴的資訊,到頭來也只會成為一片空白的噩夢,無人靠近、無人證實。

arrow
arrow

    吉娃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