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頃刻之間 In an Instant》只要一個瞬間,人生從在最初的震驚退去之後,現實就降臨了。

書名:頃刻之間 In an Instant
作者:蘇珊.雷德芬 Suzanne Redfearn
譯者:李麗珉
出版社:春天文化
出版日期:2024年4月30日

【內容介紹】

這本精心刻畫的小說描述了一段令人心碎的旅程,從悲傷、絕望到接受、原諒,終至充滿希望。透過雷德芬精采的文筆,《頃刻之間》成功地刻畫出人性在面對難以言喻的失去時所展現的脆弱與堅強。——希瑟.古登考夫,紐約時報暢銷書《意外的訪客》作者

對生命、死亡和介於生死之間的世界提出了縝密的探索,是一本深具力量、打動人心的作品。——瑪麗.庫碧卡,暢銷書《有人在說謊》作者

關於一個家庭所發生的災難性悲劇以及悲劇事件所造成的影響,這是一本令人著迷、心碎,最終卻又振奮人心的小說。故事是由十六歲的芬恩以她的觀點來敘述,在芬恩努力想要為自己尋求解脫的同時,也目睹了她所愛的人經歷著同樣的掙扎。雷德芬巧妙地探索了那些足以改變我們命運的瞬間決定,以及儘管我們需要放手卻揮之不去的罪惡感。《頃刻之間》提醒了我們何謂人性——脆弱、容易犯錯,然而,當我們帶著團結和愛面對挑戰時,我們卻又能在堅忍中克服一切。——珍妮絲.湯瑪斯,暢銷書《What Remains True》作者

以扣人心弦的文字,寫出一個既令人入迷的懸疑故事,同時也深思熟慮地探討了我們每個人在面臨劇烈創傷時會如何作為。雷德芬筆下的角色是如此真實,故事劇情是如此迷人,本書完全抓住了我的心。這是所有讀書俱樂部的必讀之選!——安妮塔.修斯,《Rome in Love》作者

在一場車禍悲劇之後,為了生存下來,那些倖存者被迫做出無法想像的選擇,並且在事後因為那些選擇而經歷了令人心痛的旅程,那些選擇也變成了他們所愛之人以及他們自己永遠的夢魘。故事透過一名早逝青少年的觀點來闡述—— 她對生存的渴望,以及她對連結家人的渴望,提醒了我們那些我們視之為理所當然的事情其實有多麼的脆弱。蘇珊・雷德芬的《頃刻之間》會讓你對你的每一口呼吸都覺得感恩。——克莉絲汀.費爾茲,《A Lily in the Light》作者

當悲劇發生時,兩個家庭在模糊的道德界線之下陷入一片混亂。雷德芬在呈現一個家庭所受到的震撼和悲傷時,完美地平衡了同理心和希望,並且會讓你深思在他們光鮮亮麗的外表底下,你最親近的人都隱藏了些什麼。讓《頃刻之間》成為你今年閱讀的第一本書吧!——麗茲.芬頓,暢銷書《Girls’ Night Out》作者

 一場突如其來的車禍粉碎了一個家庭,在釐清意外當晚究竟發生什麼事的同時,他們不僅需要重建事實的全貌,也必須收拾支離破碎的情感。在這個多重觀點的敘述中,雷德芬巧妙地在每一個角色之間進行轉換,揭開了這個家庭過去的情結,並且為之編織了一個新的未來。——凱瑟琳.麥肯錫,暢銷書《The Good Liar》作者

角色和人物療癒的過程刻畫細膩,充滿希望的結局也十分務實。——《書單》雜誌

節奏明快,情節淺顯易懂,卻又令人滿足,深具洞察力,對悲傷和失去的本質提供了深入而敏銳的觀察。——《新墨西哥阿爾伯克基日報》

以緊張刺激、令人著迷的生存故事拉開序幕;隨即對人性和人類在最痛苦的情境下必須做出艱難的道德選擇具有什麼意義,展開了令人動容又發人深省的深入探討。雷德芬在這本精采迷人的小說中,高明且深富同情心地處理了這兩大議題。不管從哪一個層面來看,本書都是一部成功之作,深得我心。——朱利安納.麥克琳,《今日美國》暢銷書作者

當一場災難性的車禍導致十六歲的芬恩.米勒和其他十個人從山邊翻車墜崖時,她的生命在一瞬間結束了。

芬恩遊蕩在不同的世界之間,無助地看著她所愛的那些人為了生存而掙扎。
在他們掙扎著想要重拾支離破碎的生活時,芬恩無法就此離去。
而他們做出的選擇,卻讓倖存下來的人飽受悲傷和悔恨的折磨。

她的父親傑克,除了責怪自己之外,還想對另一個他認為需要負責的人進行報復;她最好的朋友茉兒,在他們倖存的故事遭到改寫之際,勇敢地尋找著真相;她的姊姊克洛伊,她知道芬恩還在人世間徘徊,因而渴望能和她相聚;而她的母親安,救了他們所有人,但卻被自己所做過的決定所糾纏。

芬恩需要往前邁進,然而,在家人依然陷於撕裂的狀態之下,她要如何才能放下?

【閱讀心得】

人們的行為定義了良知與罪惡的相隔,做出的選擇表明出良窳的差異,然而如果可以行善,多數人勢必不會使壞作惡,但當環境不如以往平淡、安全時,私自的舉動難道就抹除了過往所有的美意與和諧嗎?難道只有真正面對困境時做出的大愛才能彰顯出心中的光輝嗎?難以評斷卻也發人省思。

沒有誰樂見意外來臨,殘酷的是命運不以慈悲聞名,甚至有時還相當冷酷。透過轉瞬之間的噩耗,改變了原本應當光明璀璨的認知,扭轉了對於熟悉親朋好友的印象,害怕是種本能但那不能做為藉口,畢竟面對生死別離,不安、擔憂和惶恐都是本能反應,然而有些人選擇無私,竭盡所能的幫助傷患和伸出援手。

然而為了活下去,抉擇是勢必的叉路。作者細膩的用已經死亡的芬恩作為視角,寬闊的視野搭配脫離世俗的感觸,侃侃而談審視事發的過程、之後和復原,鉅細靡遺的言論和矛盾在閱讀時產生共鳴。

難道鬆手是邪惡的舉動嗎?難道事發之前他是道貌岸然的鄰居嗎?仔細觀察只會發現未知成為恐懼,奪走人們平時的態度認知。當活著成為一種決賽,誰都不想輕易放棄,尤其失敗的代價如此昂貴,每分每秒挑戰著人們的良知,難道試著多活口氣錯了嗎?老實說在眼前的局面,沒有一定的對錯。

上帝視角讓人們得以輕鬆評斷當時每個決定,對於生死沒有誰能定奪一切,生死有命,唯一的錯是把倖存的機會建立在他人之上。

而生者需要的是原諒自己,放手讓罹難者安息,試著理解無常的用意在於提醒生活充滿各種變數,珍惜摯愛並思考該如何發揮生命真正的價值。也許真正的答案不在於討論角色的善惡,而是理解並體諒他們終為凡人。

如同你我一般的肉骨凡胎。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吉娃娃 的頭像
    吉娃娃

    吉娃娃的觀點論(會有什麼好論點嗎!?)

    吉娃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