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救信號 Distress Signals在一艘巨大的豪華遊輪上,她消失得無影無蹤……

書名:求救信號 Distress Signals
作者:凱瑟琳.萊恩.霍華德 Catherine Ryan Howard
譯者:趙丕慧
出版社:春天文化
出版日期:2023年12月29日

【內容介紹】

讀來緊湊揪心,布局高明……讓你陷入遊輪的精采世界以及在海上犯下的神秘完美犯罪。神秘情節讓人深深入迷!——克莉絲汀.卡波(Christine Carbo),美國懸疑小說家

節奏明快,步步懸疑,錯綜複雜……是一本第一流的吸睛小說。凱瑟琳.萊恩.霍華德是驚悚小說界一顆驚人的新星!——莉茲.紐金特(Liz Nugent),愛爾蘭小說家

霍華德一章一章編織出一張剪不斷理還亂的懸疑之網……在你發現之前,你已經被纏住了。——布萊恩.弗里曼(Brian Freeman),美國暢銷小說家

一本令人驚豔的處女作,作者極富才情。《求救信號》步調明快,情節曲折,讀來讓人酣暢淋漓!——馬克.愛德華茲(Mark Edwards),英國驚悚小說家

節奏明快的驚悚小說……抓緊了!刺激的旅程就要展開了……故事場景——一艘地中海遊輪——會讓一些正在度假的讀者緊張不安卻又深深著迷!——「BookPage」網站

一本引人入勝、讓人放不下來的驚悚小說,故佈疑陣,還有意外的轉折……作者沉著凝練,深諳寫書之道,無疑是位前途無量的新秀。——《愛爾蘭圖書》雜誌

氣氛神秘,人物寫實,情節高明,《求救信號》讓我從第一頁就上鉤,一路沉迷到最後真相大白。場景設定十分吸引人,還增添了一種幽閉恐懼感,也讓已經走投無路的亞當多出一個難題,他所熟知的世界也灰飛煙滅。亞當的絕望躍然紙上,這種情感上的連結讓我讀到深夜仍不能釋卷。——「But Books Are Better」網站

我愛這本書!一翻開就入局了,沒辦法放下。讀來太順暢了,我一天就看完了。步調真的快,故事毫不拖沓。人物感覺很真實,情景也是。我一直在猜測,還想出了各種不同的推論。這不是一本陰暗的驚悚小說,當然了,除非你是搭遊輪的常客,而且想像力豐富。我真心推薦這本書給愛好驚悚懸疑小說的讀者,而且衷心期待作者的下一本書!——「The Secret Library」網站

這本小說是我目前為止最喜歡的心理驚悚小說之一……凱瑟琳.萊恩.霍華德打破了框架,在《求救信號》引入了一個獨特有趣的場景……我絕對喜愛、喜愛、喜愛這本小說,我想不出還能怎麼稱讚了!——「蘿絲書評」(抖音)

精采絕倫,向這類型的書迷極力推薦!——「Novel Gossip」網站

情節撲朔迷離……處理手法完備……讓人愛不釋手!——「It's Book Talk」網站

一本絕佳的驚悚處女作,可能會害遊輪公司的主管難以入眠。——《愛爾蘭獨立報》(都柏林)

充滿了懸疑與轉折,完全出乎你的預料!——「Pop Culture Nerd」網站

一年之後,他又一次犯案
只是這一次,他是在岸上挑選被害人,再把她引誘到
上來。

懷才不遇的亞當一直在愛爾蘭的小鎮努力寫劇本,期待得到好萊塢電影公司青睞。當他的女友莎拉前往巴塞隆納出差時,卻從此失去對方音訊:手機不接、簡訊未讀、海外沒有刷卡紀錄、旅館提前退房,最後甚至沒搭機回來。

幾天後,莎拉的護照寄回,還附了一張字條,寫著:「對不起——S」,是莎拉的字跡。但信封上的字跡卻是別人的。

可疑的線索指向莎拉曾搭乘的一艘從巴塞隆納出航,沿途停靠法國尼斯和義大利拉斯佩齊亞的豪華遊輪。一年之前一位名叫愛絲黛樂的女子,也在同一艘船上人間蒸發……

我第一次看登機證時只看到我想看的東西:莎拉坐上了我週日送她去搭的那班飛機,也會搭上兩天後在中午抵達的班機返回。
但現在我看出了別的東西。不對勁的地方。

不。

【閱讀心得】

遊走於各國間的船隻盡情地穿梭在國與國之間的邊界,然而一旦案情發生,模糊的灰色地帶和複雜的法律規定,默許了罪惡的衍生,意外的成為養分助長許多難以想像的惡行,而在這艘開放式的密閉空間裡,獲得正義遠比找出真相還要來的棘手。

故事的娛樂性可說是在水準之上,不過原先以為會聚焦在航行的過程中發生的謎團,反而意外的只有一半篇幅在船上,中間穿插看似無關的角色,和陸地上的日常瑣事,雖然有落差卻也讓懸疑部分更加撲朔迷離。

甚至多少可以臆測出結局的走向時,作者卻驚喜的反將一軍,鋒利的揭露事情面貌,這時才驚覺被疊加的疑惑給擾亂,佩服但也不免有些失落,一方面創造了多餘的人物,刻意轉移注意力使整體核心略顯失焦;另一方面,浪費了更有潛力的支線與可能匯集的衝突與張力。

面對沒有答案的結果,人們需要的是盡頭,解釋所有的不告而別,釐清不語的感受情緒,讓心死過一遍才有機會重生,然而當一切充滿可能,所謂的絕望也會變成可怕的希望,縈繞在心頭上試問是否答案會有所不同。

一段親密的關係是怎麼亮起紅燈,只有在之後回顧過往的種種,才能尋得零碎跡象,後知後覺的明白原來感情早已生變,感慨的事是多數的不歡而散,是忽略了原本可以補救的求救信號,直到已成定局才驚覺已經為時已晚。

汪洋的大海上,文明可以被短暫遺忘,善惡可以被允諾不見,人性在道德之間游移,挑戰世人對於仇恨的界線到底有多深。

【延伸閱讀】

疫亂情迷五十六天 56 Days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吉娃娃 的頭像
    吉娃娃

    吉娃娃的觀點論(會有什麼好論點嗎!?)

    吉娃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