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一個人之所以獨一無二的東西,不在他的心裡,而是在所有愛他的人的人心裡。
書名:克拉拉與太陽 Klara and the Sun
作者:石黑一雄 Kazuo Ishiguro
譯者:林宏濤
出版社:商周出版
出版日期:2021年3月6日
【內容介紹】
如同石黑一雄向來深具開創性的小說,《克拉拉與太陽》以獨特且敏銳的視角,探尋愛與人性的主要課題。――時代雜誌Time
《克拉拉與太陽》之美在於巧妙承接了石黑一雄二○○五年的反烏托邦傑作《別讓我走》,透過科幻的鏡頭,探索愛與犧牲的問題。它拆解我們如何編織與他人的關係以及又是如何否認的糾結網絡,再度展現石黑一雄擅長刻畫人錯失機會與失去連結的痛。――Vogue雜誌
《克拉拉與太陽》是孤單時刻的最佳伴讀,探究異化、情緒勞動、溝通失敗,以及何謂愛一個拒絕以愛回報的世界。――Vulture雜誌
《克拉拉與太陽》本質上是一本有關人與人的關係以及是什麼讓人類之所以獨特的小說。「什麼是愛?我們愛的人可以被取代嗎?」石黑一雄問道。在這本小說中,他不斷尋思「愛是否只是個浪漫的主張,以及愛能夠被科技取代是否純然只是幻覺」。――出版人週刊Publisherweekly
這是石黑一雄作品中我最喜歡的一部。克拉拉是一個出色的敘事者,具有天真與充滿好奇的特質。這也是一本關於人心有多深多廣的小說,克拉拉形容它是「房間裡還有房間」;它同樣探討了記憶和悲傷與愛的關係。――美國Knopf 出版社總編輯暨《克拉拉與太陽》編輯Jordan Pavlin
《克拉拉與太陽》是典型的石黑一雄,卻也是大膽的嘗試,從一個全新世界出發,但在結構和情感上與石黑其他的小說曲諧。而他所有作品的連結就在於獨創性與連續性。――英國Faber & Faber出版社出版總監暨《克拉拉與太陽》編輯Angus Cargill
人的心,就像是一棟有許多房間的屋子。
我會走遍每個房間,一間間探究,直到它們變成我自己的房間。
克拉拉是最尖端的人工智慧,具敏銳知覺與情感,她的任務是作為孩子的良師益友。她存在的理由,是盡心盡命地陪伴與愛人。
克拉拉對萬千世界充滿好奇,不論是前一刻嘻笑走向櫥窗、下一刻卻臉露哀傷的孩子,還是街角向人乞討的遊民,甚至是奔跑過街急著擁抱彼此的戀人們……她亟欲理解人的喜怒哀樂和離合悲歡。
一天,一個女孩走向坐在窗前的她,她感應到對方告訴她:「有天,我要帶妳回家。」兩人之間的心電交流,像是許下了承諾。但她等了又等,那個女孩都沒再出現。克拉拉慢慢被安排至看不到外面世界的角落,就在某一天,那個女孩又出現了……
克拉拉與人類家庭的故事隨之展開。
然而,人心的種種執念與反覆無常,生命的轉瞬榮枯,是一條暗潮洶湧、在繼續與放手之間拉扯的旅程。
當陪伴是一場精心安排的魔鬼交易,當智能進展引來無情的反挫,克拉拉被賦予如太陽般恆久的希望與愛,是否恰恰凸顯人的冷酷善變?
【試讀心得】
完美從不存在,不等於取代並無可能,然而當中的人倫道德,涇渭分明的界線在天道好輪迴的殘酷中逐漸模糊,無法確定蒼天是否留下慈悲,似乎奪走唯一的希望又太過冷血,究竟人性與人心是否真的可以被齒輪和數據替換呢。
非常老套的劇情,但在作者的文筆下卻別有風味。克拉拉是一具有高度性能的機器人,她被設計用來陪伴孩童成長,光是這項前提便能多少察覺之後的走向,然而變數出現了,緩緩鋪陳的伏筆在此露面,反問人們如果可以不要放手,是會繼續緊握不放僅存的可能還是攤開掌心任由命運引領。
克拉拉與太陽,既是書名也富有含意。前者身為機器人卻有身而為人才有的崇高情懷,她願意犧牲全部只為求得些許曙光,而太陽既是她的養料也是信仰,在飄渺虛無的天際中等待奇蹟。或許她的單純來自軟體設定,來自人為的操作,但難道這點就比常人落差一截嗎?細節中得以反思,所謂存在的界線是否應該有個停損點,智能應當是項進步而不是屈就與方案。
同樣地,面對相同的問題時自己作法又是如何,這點值得你我深思,而在科技是否可以取代人類的議題中,有些問題一再的出現,卻又一再的無解,畢竟到頭來取決權其實只在一方的身上罷了。
巧妙的最後有個矛盾的快樂結局,旁觀者的眼裡卻充滿哀傷,可在當事者——機器人——的容量中,這樣的結束卻接近至臻,或許到頭來人工智能仍無法取代,畢竟他們無法像常人般居心叵測要求各種回報、期待獎勵,無法像你我任由記憶隨著時光散盡,在這藉由人工的操作中的美德和良善,是否才是人類應當需要學習的課題,這點拭目以待。
【書籍預告片】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