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寧可帶著和女兒相處的美好記憶死去,而不是多活三、四十年,獨自過著沒有任何期待的生活……
書名:在我離開之前 One Last Thing Before I Go
作者:強納森.崔普爾 Jonathan Tropper
譯者:陳岳辰
出版社:春光文化
出版日期:2013年11月2日
【內容介紹】
將家家那本難念的經在細膩與荒謬中徹底展現。──《時人雜誌》
《在我離開之前》的氣氛非常歡樂,與崔普爾上一本小說《如果那一天》相仿,以深沉情感來檢視生命中無可彌補的錯誤、受損的男性尊嚴,並以略帶晦暗的幽默和悲慘的遭遇相抗衡。──《娛樂週刊》(Entertainment Weekly)
崔普爾筆下的角色逗趣、荒謬得令人喜愛,更重要的是他們交織出有趣的人生。《在我離開之前》是個面對死亡、頌揚生命的濃烈故事,即使人事全非,一切不可能重來。──《野獸日報》(The Daily Beast)
崔普爾以靈巧筆觸探索了中年人的生命,以及愛、悔悟與改變的機會。──《明尼亞波里星壇報》(Minneapolis Star Tribune)
強納森‧崔普爾展現他在撰寫對話方面的長才……這是一個關於家庭和救贖的甜美故事。──《聖路易郵訊報》(St. Louis Post Dispatch)
崔普爾的最新力作《在我離開之前》具備以往書迷喜愛的所有特點,但卻更有深度……可以說是崔普爾的經典風格更上一層樓。──《西雅圖郵訊報》(Seattle Post-Intelligencer)
字字珠璣、詼諧逗趣,卻又蘊含豐沛情感,這部嘔心瀝血之作餘韻無窮。──貝蒂李‧弗克斯,《圖書館期刊》(Library Journal)
崔普爾是描述中年男性成長故事的高手,這部最新作品也同樣充滿了書迷最喜愛的機智與魅力。──克莉絲汀‧杭特利,《書目》(Booklist)
崔普爾透過席佛這個正在長大、也正在衰老的角色,以幽默風趣詮釋出中年男性的種種憂煩。──《克科斯書評》(Kirkus Review)
如果你問我,在我死去之前最想做什麼,我會告訴你,我想做個好一點的男人、好一點的爸爸,說來簡單,但我完全沒有實務經驗,畢竟,我和我老婆已經離婚七年,和女兒最常見的互動方式就是冷嘲熱諷,雖然這醒悟來得有點晚,但我真的願意付出一切代價,只求女兒為我這個爸爸感到驕傲……
《如果那一天》作者最新感動催淚作!派拉蒙影業以七位數高價買下版權,即將拍成電影!
在別人眼中,席佛就像是個長不大的孩子,那壞壞的男孩特質、溫柔的眼神,總讓女人忍不住想要親近;可在他自己看來,他不過是個擁有失敗人生的可悲中年男子,頂著過去的明星光環,卻連妻子也留不住。
更別提不到三週後,他的前妻就要跟別的男人再婚,而那從不肯主動叫他一聲老爸的十八歲女兒,還跟他說她懷孕了,不知是幸還是不幸。
他昏倒後再度睜開眼,醫生宣布他動脈剝離,不是開刀就得等死,坦白說,撇開這位醫生正是即將娶走他前妻的傢伙不談,他還真覺得就這樣離開也不錯,至少不會有一堆煩心事等著他,只不過,他真能就這樣捨棄一切,沒有半點遺憾嗎……
【試讀心得】
每個人閱歷豐富的人生中,似乎總有一、兩位頭痛人物,在自己的生命中佔有極大的篇幅,那位人物既是我們的學習對象,也是警惕我們未來可能的樣貌。我們可以從 中領悟到停滯不前的下場,藉以學習自己人生的方向如何選擇,無論這號人物是多麼令人厭惡、憎恨,我們都得坦承,因為對方的存在,才成就了現在的自己。
書中用黑色幽默的方式來闡述這道理,簡單、歡樂且輕而易懂,我們該如何面對我們只想拒於門外的人物?方法沒有想像中的困難,就是讓對方重新接上已經脫軌的生 活,讓他發覺自己錯過多少美妙的事物、讓他驚覺自己錯過多少的體驗,讓對方領悟到,「沒有你的生活,我們過的多快樂,但只要你肯加入、檢討自己,也能成為 當中的一員。」
多人都在思考,為何對方要做出讓自己失望的事,且是一而再,再而三,直到機會用盡,饒恕的額度見底,卻還是死性不改,而作者很巧妙的利用這號人物的視角來說 明一切,解釋為何會淪落到這番地步、想要改變卻不知從何做起、想要前進卻不斷後退、想要拾回卻一再失去,看著主角荒腔走板的行為,漸漸了解到,他們就是這 樣的人,不管有多麼努力,就是無法跨越那道「改變自己」的門檻。
我們無法打從心底去否認這號人物對自己的影響,人是矛盾的,一方面憎恨對方帶給我們生活上的失望、悲傷,另外一面則是希望對方能浪子回頭,重新回到自己的生活中,但狗改不了吃屎,我們只能愛恨交織著對方,期許自己在離開之前,能夠坦誠面對這麼一號問題人物。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