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樹下的骷髏 The Wych Elm童年記憶中的鄉下老屋、榆樹聳立的庭園,是他平凡幸福的象徵,這一切之下,為何卻埋藏著無人知曉的破碎骷髏……?

書名:榆樹下的骷髏 The Wych Elm
作者:塔娜.法蘭琪 Tana French
譯者:穆卓芸
出版社:臉譜文化
出版日期:2021年5月1日

【內容介紹】

法蘭琪精細的人物塑造,使這個故事成為一部水準之上的文學小說,也就是那種豐富了我們人生的作品,而不僅僅是拿來消遣時間的讀物。──史蒂芬.金

將塔娜.法蘭琪稱為一位優秀的推理小說家實在太過保守,不如直接這麼說吧:她是一位卓越出眾的作家。──吉莉安.弗琳

優美如詩,懸疑無比,又令人無法預料。──哈蘭.科本

這部懸疑小說是關於家庭、記憶以及兩者之中所存在的裂痕,將會在你的心頭縈繞良久。──《是誰在說謊》作者艾琳.凱莉

發人深省又讀來句句動人。其中的犯罪懸疑元素處理得非常出色,又極具新意。──《我是海明威的巴黎妻子》作者寶拉.麥克蓮

這本小說具有峰迴路轉、令人不忍釋卷的娛樂性,但深度與層次遠遠不止於此。自始至終,法蘭琪描寫的主題都是『世界』與『自我』之間千瘡百孔的關係:創傷事件是改變了人的性格,或是使人表現出本真?特權能夠隱藏哪些真相,又能夠揭露些什麼?──《衛報》

《榆樹下的骷髏》和塔娜.法蘭琪其他所有小說一樣,將敏銳鋒利的心理素描包裝在令人著迷的神秘故事裡。──《洛杉磯時報》

《榆樹下的骷髏》是塔娜.法蘭琪迄今寫過最出色、最精巧細緻的小說……她是當代最獨樹一幟的優秀心理小說家……讀者們準備好被書中最後的轉折給震撼吧。──紐約時報書評家珍妮特.馬斯林(Janet Maslin)

法蘭琪以扣人心弦的手法思考了記憶、身分與家庭。這是一本探討複雜人心的大師之作,不只把玩書中角色的心靈,也捉弄讀者的心智。──《Vogue》雜誌

法蘭琪深深鑽入被害者的心靈,挖出他的想法,再用無比優雅的文字表達出來,讓人感覺作者彷彿就坐在被害人前額葉裡的扶手椅上……這本小說值得讀兩次,一次像讀法蘭琪所有小說那樣屏氣凝神,然後等能喘口氣了再讀一次。──美聯社

塔娜.法蘭琪走在犯罪小說的最前端,而《榆樹下的骷髏》再次拓展了這個類型的極限。──《新共和雜誌》

文筆豐潤富麗、氛圍濃郁詭譎的塔娜.法蘭琪,她是當前頂尖的犯罪小說家……《榆樹下的骷髏》層次豐富、又令人毛骨悚然,因為她是箇中高手,懂得如何說好一個故事。但這也是一本嚴苛又深刻、解構社會特權的作品,出自一位正值巔峰的類型小說大師之手。──新聞評論網站Vox

稍微鑽入《榆樹下的骷髏》的表層底下,就會發現這本小說捕捉到了我們這個時代圍繞於身分政治及其反挫的各種緊張。這本小說藉由托比賜給我們強有力的醒悟,明白機運──其實往往只是「特權」的另一個說法──如何讓人對其他人的苦難盲目,從而帶來災難般的後果。──Quartz財經網

《榆樹下的骷髏》和法蘭琪其他所有小說一樣,能讓人心醉神迷、浮想聯翩……即使托比不是都柏林重案組警探,小說裡的事件仍然帶給他翻天覆地的劇變,逼托比繞著一個問題兜圈子:這到底是誰的故事?等到法蘭琪改裝了懸疑小說的形式──感覺她好像可以拿它來做任何事、達到任何目的──答案便昭然若揭:這是她的故事,也只會是她的故事。──Slate網路雜誌專欄作家蘿拉.米勒(Laura Miller)

塔娜.法蘭琪的新作以引人入勝的手法揉合了推理(是誰幹的)與身分(我是誰)的探求……在這位懸疑小說文類的女祭司筆下……謎題的破解令人驚詫。──《歐普拉雜誌》

讀來令人毛骨悚然……出自當代犯罪小說名家之手……《榆樹下的骷髏》的結局令人大吃一驚……一本『為什麼』比『是誰做的』更值得追想的推理小說。──《娛樂週刊》

作者以她獨特的陰鬱優雅文采寫成的一本扣人心弦的獨立作。──《書單雜誌》

故事充滿說服力,法蘭琪在書中解開謎團的手法純熟……緊張刺激。──《柯克斯書評》

行文流暢得令人渾然忘卻文字,沉浸故事之中。──Literary Hub

你一邊飛快往下讀,一邊品嚐細節,品嚐對愛爾蘭秋爽時節的美妙描繪……神秘滴答作響,對記憶的描繪有如破鏡令人著迷。在記憶這面破碎的鏡子裡,過去怎麼也看不清晰。──《西雅圖時報》

我一直覺得自己基本上算是個幸運的傢伙。

托比在愛爾蘭郊外的家族舊宅「常春藤屋」度過大半童年,有年紀相仿的堂哥里昂和堂妹蘇珊娜相伴,探險、嬉戲、談天的時光無憂無慮,在那裡,他總是相信自己是個幸運的人,不管遇到任何麻煩,都能化險為夷。

但是,離鄉已久、邁向而立之年的托比,再度回到常春藤屋時,卻已不再受到幸運的眷顧:原本事業有成、前途光明的他在一場竊案中被毆打成重傷,身心都留下了不穩定的後遺症。當年悉心照顧堂兄妹三人的慈祥伯伯雨果也重病纏身,不久於人世。托比和蘇珊娜與里昂重新聚首,準備陪伴伯伯最後一程,同時期待在親情的溫暖中休養生息、重新出發。

不料,蘇珊娜帶來的兩個孩子在老屋庭院玩耍時,竟從一棵榆樹底下的洞穴裡挖出一個骷髏頭。警方前來調查、挖遍房屋周邊找出完整屍骨,發現這具屍體是堂兄妹三人的高中同學多明尼克,距今約十年前死於勒殺。

同學間的霸凌傳聞、失竊的庭院鑰匙、匿名的惡作劇信件……,在警方窮追不捨的質問下,十年前托比待在長春藤屋最後一個暑假的諸多插曲,都成了凶殺案的隱約線索。當警方一口咬定真凶就在長春藤屋的這家人之中,托比、蘇珊娜、里昂和雨果仍然努力維持互相信任,但即使是在同一時間地點、經歷同樣一連串事件的血親,也無法看穿深埋於彼此內心的記憶與祕密;托比過去引以為豪、深深感恩的「幸運」,或許不是機緣巧合的天意,而是一道讓他難以辨清周遭人、事、物真實面貌的障眼法……

【試讀心得】

運氣是否可以成為一個人的註解?常常有人打趣說道:學會投資不如學會投胎。那些有幸生在權貴家庭的孩子們,他們擁有的環境不也算是某種程度的好運嗎?難道三分靠打拼,七分天註定成了不爭的事實,難道真的只能殷殷期盼幸運有朝一日找上自己?風水輪流轉後,造成的影響到底是福是悲,太多太多無法說清的結果,唯一可以解釋的只有那些從高處墜落的幸運兒可以侃侃而談。

作者成功塑造自我感覺過分良好的紈褲子弟托比,他的個性雖說正常卻流露一種不食人間煙火的傲氣,那些悲劇、遭遇和霸凌對他而言不過是遠在天邊的事情,至於聽在耳裡的求助只是困擾他原先建立好的人際關係,恰巧遭逢毆打,即使大難不死也改變他對世俗的看法,漸漸的不禁反思破碎的自己是否還有存在的意義,朋友、親友、愛人甚至家人又會怎麼悲憫四分五裂的自己。

不得不說人物的設定呼應書中對於權力的詬病,與生俱來的富有階級不是那些人的錯誤,但偏頗的習慣、言論和觀感延伸出一種「貧窮限制了自己的世界」的諷刺。托比慢慢地深入片段記憶裡的牢籠,逐漸發現自己所謂的『』不過是他人眼中的冷漠,他的良善夾雜著一絲的批評和道理才有辦法成立。於是逐漸茫然、迷失,懷疑褪下家世背景、一帆風順的他又是誰,而在當局者迷的案件中,也許只有真相有辦法賦予新的意義。

確實,人物的自我探索比起謎團還要引人注目,卻很難讓人產生共鳴去認同,或許基於一位不太討喜的人物抑或刻意這樣設計主角,這點不得而知,動機方面則充斥著小人物不得不吞忍的無奈和難過,那是上位者始終無法理解的晦暗,甚至諷刺的是導火線卻來自他們自視甚高的舉止和樂趣,於是當局者迷的情況轉變成旁觀者清時,又該如何看待自己,耐人尋味卻也啞口無言。

仔細審視便能看見作者對於社會階級的抨擊和諷刺,得天獨厚的人們究竟是否該善用而不是濫用每次的幸運,而在這些種種加總之下的『自我』又該如何回饋他人——成為了一種道德的問題,沒有對錯的結果證明一個人的好壞,畢竟這是一個比較值,但我們不都在自己的故事中,驕傲地扮演著自認的好人嗎?那麼我們真的有辦法去相信並定義自我而不心生猶疑。直到最後才明瞭,有些事情的答案即使強求也無法窺見一隅。

而不得不說這本的錯字數量不少,雖然沒有影響整體不過還是期待看到更好的定稿。

【延伸閱讀】

神秘森林 In the Woods神秘化身 The Likeness神秘回聲 Faithful Place神秘海灣 Broken Harbour我知道誰殺了他 The Secret Place入侵者 The Trespasser

arrow
arrow

    吉娃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