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祕史 The Secret History
作者:唐娜.塔特 Donna Tartt
譯者:顏湘如
出版社:馬可孛羅
出版日期:2016年5月7日
【內容介紹】
自約翰.諾斯的《返校日》以來,寫得最好的美國校園小說之一……想像一下,以杜斯妥也夫斯基與露絲.藍黛兒為主材料,加入伊夫林.沃、狄更斯、蕭伯納、費茲傑羅、莎士比亞與邁爾.雷文出版於一九五六年的小說《衝動》為佐料,做出的一道文學總匯,差不多就是《祕史》的內容與風味了……極具閱讀樂趣。——《休士頓記事報》
適合愛好思考者的驚悚小說……想想《蒼蠅王》,再想想《愛情磁場》……在《祕史》可以看到兩者的些許影子——不僅能明顯看到威廉.高汀在他的經典名著中展現的小小邪惡,也有布列特.伊斯頓.艾利斯小說中,那些享有特權的年輕人所表現的瘋狂魯莽。——《新聞日報》
這是一本精心構思並具有藝術野心的驚悚小說,其主旨不在於探討終身職或毒品,而在於「未受懲罰的罪行、破滅的純真、冒充為善的惡」等議題……塔特以純熟的技巧寫出罪行未受懲罰的後遺症。——《新共和》雜誌
一部引人入勝的著作……這位小說家年紀輕輕便已自傲而大膽地告訴我,在抽象神祕的學識以及如癮頭般精雕細琢的文字中,也能綻放出純粹的暴力。——喬治.史坦納
塔特的表達方式不同於同時期的任何作家。書中的詞彙優美、情節錯綜複雜、角色迷人,又充滿知性能量,使得她這本處女作遠比同世代的其他作品更吸引人。——《波士頓環球報》
……作為一本步調拿捏得極好的娛樂讀物,《祕史》相當成功。這本小說說服力強、挑戰智力,內容又控制得無懈可擊,完成了塔特女士一開始就打算做到的事:小說以沉著冷靜、古典主義式的必然性,朝著駭人的結局進行。——《紐約時報》書評
這本傑出的處女作企圖成為下列幾項事物:心理懸疑驚悚小說、對大學生道德觀和流行文化的諷刺小說,以及具有哲學意義的成長小說。——《圖書館學刊》
唐娜.塔特對社會諷刺及角色分析的天賦在本書中展露無遺,她的寫作強而有力,極能召喚人心。……讀者得以享受由一位天才型作家娓娓道來、神祕且細節豐富的故事魅力。——《出版家週報》
唐娜.塔特確實是個才華洋溢的作家……無論是遣詞用句的節奏,或是嫻熟地將五六百頁串連成一部旁徵博引又令讀者廢寢忘食的小說的這分技巧,都顯示出她有能力超越同一時期擋住她前路的文學同儕……謀殺的決定本身象徵了古典希臘悲劇之無可避免。——《邁阿密先鋒報》
《祕史》將讀者捲入一項陰謀當中,這陰謀以醉人的田園魅力為起點,最後結束在不得不然的終點——不過功力較差或膽子較小的作者絕對想不出如此複雜糾結的結局。唐娜.塔特寫了一部極有魅力又劇力萬鈞的小說。——傑伊.麥金納尼
狂烈的青春自以為能呼風喚雨,即便犯了再大的罪咎都能夠被原諒——
「當我們終於了解到事態嚴重,邦尼已經死了好幾個星期。」
出身加州北方小鎮的年輕男孩理查.貝潘,隻身越過一整個美國,來到東岸佛蒙特州漢普敦大學展開新的學期。和老家相比,一切是如此新鮮有趣、讓人躍躍欲試,像是那位魅力非凡的希臘古典文學教授,以及他備受呵護的五位學生,神祕中帶點古怪,優雅中透露憂鬱的異樣氣質,為此傾心不已的理查終能加入團體成為其中一員。
宛如貴族的教育方式、不能言說的祕密集會、機鋒處處的曖昧對話,當他們超越一般道德標準的界線,便逐漸從執著轉為墮落與背叛,最終將勢不可擋地化身為邪惡……
我們站在灌木叢中一陣竊竊私語,最後再看屍體一眼,再環顧一周,沒有落下鑰匙,沒有掉落眼鏡,大家各自的東西都在吧?
我想在我的人生歷程中,或許曾一度有過無數故事,但現在別無其他,從此我能述說的故事只有這個了。
——理查.貝潘的自述
【閱讀心得】
青澀的成長階段中總帶有幾分叛逆,藉由些許癲狂的事蹟驗證自身的成熟、大膽和魅力,因為身在花漾年華的時刻,世界猶如掌握在手心裡,未來似乎都在自己規劃的藍圖中悄悄等待實現,但在真正的現實來臨之前,人小鬼大的孩子們即將領悟塵世的殘酷與害人是多麼真實且鋒利。
邦尼被謀殺了——小名是兔子的學生,他的死亡被外界視為一樁不幸的悲劇,實際上知曉始末的朋友們為了一勞永逸並且遏止他無止盡的貪婪,於是決定痛下殺手,原本以為逃出法網後可以迎向璀璨日子的他們,渾然不知光鮮亮麗的清純已經成為一攤混濁的死水。
出版將近三十年前的作品已成經典,關於友情、師生、同性、悖德、毒品以及謀殺等元素,搭配耳熟能詳的神話悲劇,敘述猖狂的人性是怎麼被放大與濫用,曖昧交錯的情誼帶有些許的病態,看似清晰的指令夾雜著難察的操控和暗示。
友人抑或敵人,他們擁有彼此的把柄卻也同時握有對方的生死,突破六百頁的篇幅引領讀者進入紙醉金迷的交友圈,求學過程中總有一個團體讓眾人望塵莫及,渴望加入的當下也嗤之以鼻對方不言而喻的驕傲,作者讓原本身為邊緣角色的理查一窺當中的奧秘、背叛和脆弱。
有許多的重點作者刻意輕描淡寫,以防產生喧賓奪主的反效果,無論是殺人當晚的過程,還是無意間聽入的情事,甚至同性之間意亂情迷的親吻愛撫,迂迴卻強烈的在故事中發酵,由如一則又一則的神話,駭人聽聞卻又捨不得充耳不聞。
至於最後的午夜夢迴,諷刺著無論起先多麼如膠似漆的團體,終究無法對抗祕密的蠶食和折磨,而當人們成長回首過往,都會遺忘曾經有段時節的自己,是多麼狂妄、任性和醜陋,除非有人提及,否則只會成為過往雲煙,記憶洪流之間不語的往事。
【書籍預告片】
【延伸閱讀】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