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們的神態栩栩如生、肌膚柔嫩無瑕,卻早已失去了體溫。他是保存死者完美形貌的標本師,也是終結她們生命的殺手──
書名:人體標本師 A Killer's Mind
作者:麥克.歐默 Mike Omer
譯者:李雅玲
出版社:臉譜文化
出版日期:2020年9月26日
【內容介紹】
很少有驚悚小說嚇得到我,畢竟我就是靠讀這類書為生的。但是《人體標本師》的每個轉折都讓我意外……。麥克‧歐默以警務調查、恐怖場景和心理懸疑創造出獨具一格的混搭。它是一塊出人意料的瑰寶,即使是閱讀量豐富的懸疑推理類型讀者也肯定會又驚又怕。我原本以為自己早就參透了謎底,最後卻不敢置信地對著這本書發出驚呼。在翻開本書以前,你得有足夠的時間和安全的閱讀地點,好確保你能一口氣看個過癮。──亞馬遜網路書店編輯推薦
第一具標本,一身黑色晚禮服,臉龐美麗動人,左腳卻開始發黑腐爛。
第二具標本,姿態優雅地倚著橋上的欄杆,冰冷的雙唇被針線縫死。
第三具標本,坐在遊客如織的海灘上,彷彿正掩面哭泣,秀髮下藏著頸部的勒痕。
誰的身體,會成為標本師的下一件作品……?
芝加哥的街頭連續出現了數名慘遭勒殺的年輕女性死者,屍體經過防腐處理,被穿上完整的服裝配飾,擺成生動的姿勢放置在市區,彷彿一具具令人毛骨悚然的標本。不論是底層的性工作者、或是生活單純的女學生,都無法倖免於毒手。市民陷入恐慌,媒體大肆報導這個犯行詭異駭人的連環殺手,警方面臨莫大的破案壓力。
從小自學研究連環殺手的心理學博士柔伊.班特利得到聯邦調查局延攬,和極富正義感卻常不顧規定的探員塔圖姆.葛雷一起奉派擔任芝加哥警方專案小組的顧問。儘管這對搭檔在調查過程中與媒體、警方、甚至彼此都時有衝突,仍然成功找出了這名宛如人體標本師的凶手開始殺人前的犯罪足跡,歸納他將屍體防腐的手法和動機,也逐漸掌握被他綁架的女子的身分與最後行蹤,然而,警方趕到時卻總是晚了一步,而犯罪現場更出現了一件讓柔伊惡夢不斷的物品:空白的信封,裡面裝著灰色領帶,那是她兒時記憶中,另一名逍遙法外的殺手用以勒殺少女的凶器,也是她不管搬到哪裡,都會在信箱裡收到的無聲恐嚇……
如今的凶嫌和留下灰色領帶的殺手之間有何關係?柔伊相信今昔的兩樁案件必有牽連,塔圖姆卻堅持認為芝加哥的連環謀殺與她的過去無關。柔伊要如何擺脫童年的夢魘、維護自己在調查團隊裡得來不易的地位,在這名神祕殺手完成下一件作品前找出他的真面目……?
【試讀心得】
一般的常人無法理解兇手的思維,他們瘋狂既變態的手段令人髮指,更何況要換位思考他們病態的腦中幻想和衝動,猜測難以想像的慾望和要求,了解行兇的動機並且早一步阻止,但當正常與癲狂只有一線之隔,那些深陷的思緒迷宮的側寫師又該怎麼分辨自己與對方的心靈。
在許多犯罪小說、懸疑驚悚的類型中都能看到心理側寫師幫助案情,試著打破僵局,他們利用現有的屍體、布局和手法去推斷出兇手擁有什麼樣的性格,為何會做出這些行為,追求的是一時的歡愉還是片刻的性慾,驅使的是來自童年的遺憾還是陰影,當然他們推估的不一定正確,同時可能會因為忽略一些細節而產生相當大的差距。
對側寫師而言所有的結論不過僅供參考,但也好奇為何他們會選擇踏入這們毛骨悚然的行業,畢竟假使你我基於旁觀者的角度來說,當然覺得這職位詭異且艱澀,不像警察會有追逐的刺激或是學者會有一再研究的成就。書中採有現今與過去雙線劇情,讓所有人了解全部的始末,以及這一切是怎麼開始的,而且目前尚未接近完結。
甚至還有一段漫長的距離。
對於喜愛泰絲.格里森的讀者們來說,這本完完全全可以相互抗衡,雖然角色的設定和核心不盡不同,但謎團以及緝凶的過程,甚至張力都非常強烈,尤其側寫師一職更增加書籍的豐富性。
畢竟閱讀的時候也會不停猜想兇手的面目和原因,我們試著進入殺手的腦海中,了解或瞟看一點縫隙,才會發覺他們的念頭是遵循正常的軌道而延伸出來的錯誤,只不過對於你我來說心中非常確定那些行為是錯誤,而對於那些偏離軌道的人來說,這是他們唯一可以假裝正常的方針。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