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烈日下的紅髮女子 Sunburn
作者:蘿拉.李普曼 Laura Lippman
譯者:江莉芬
出版社:臉譜文化
出版日期:2019年5月30日
【內容介紹】
懸疑無比,文筆美如夢。李普曼寫的總是好書,但這本好上加好。──史蒂芬.金
蘿拉.李普曼每次推出新書,都讓我興奮不已,因為我知道我又將享受到大師手筆。她是個優秀出色的小說家,直言不諱地記述著當代的美國生活。──吉莉安.弗琳
蘿拉.李普曼持續推展著現代犯罪書寫的疆界。《烈日下的紅髮女子》是她對黑色小說的嘗試,或許也是她至今最大膽的作品,冷酷地審視相愛的人們能夠如何背叛彼此。──哈蘭.科本
又一本出自蘿拉.李普曼手筆的非凡小說——充滿了讓人想再多讀一章、再熬晚一點的懸疑性,但也充滿了細緻幽微、敏銳觀察與人性關懷。──李.查德
蘿拉.李普曼的故事並不只是謎團而已;這些故事是對人類心靈深刻動人的探索。她就是當今最佳犯罪小說家之一。──泰絲.格里森
節奏適宜,充滿觀察入微的美妙細節。這本書,以及其中具有缺陷、光采閃耀、冷酷無情又傲然無悔的主角,從頭到尾都令我享受。──羅珊.蓋伊(《不良女性主義者的告白》作者)
故事中有諸多轉折,全都令人大呼滿意。《烈日下的紅髮女子》描繪出一個強悍的女人──足以與李普曼過去筆下的任一人物媲美──,她在磨難中認清自我,知道自己需要什麼,明白她應該如何自保。──《洛杉磯時報》
你可以看得出作者在翻新經典黑色小說橋段時得到多少樂趣,而這份樂趣充滿感染力。情節豐富、讓人手不釋卷的愉快閱讀體驗。──《科克斯書評》(星級評論)
步調迅速、出人意料,《烈日下的紅髮女子》聰明而狡黠,是一個困厄重重的世界裡的愛情故事,不斷令人好奇猜疑,直到最後一片拼圖歸位為止。──《歐普拉雜誌》
這是李普曼敏銳觀察力發揮到最強烈極致的作品,是犯罪小說中不可小覷的力作。——《出版人週刊》(星級評論)
構思精巧又極端懸疑,這部小說讓我們一直猜到最後一刻。——《書單》(星級評論)
現代黑色小說的極致,此書能取悅老電影愛好者,滿足懸疑讀者,對李普曼的粉絲大軍更是一項回饋。——《圖書館期刊》(星級評論)
李普曼有一種近乎不可思議的能力,能深入她筆下那些角色(包括好人跟不那麼好的人)的腦袋裡,而且讓他們栩栩如生。——《巴爾的摩太陽報》
是那副被太陽曬傷的肩膀引起他的注意。
神祕寡言的男子亞當臨時起意落腳於一座偏遠小鎮,被餐酒館老闆雇為主廚。他在那裡遇見了一位自稱波莉的紅髮美女,兩個同樣初來乍到的陌生人之間,展開了互相試探又充滿防備的曖昧調情,火花如盛夏的烈日一般熾熱。
只不過這並不是巧遇,他們各自隱瞞著來到鎮上的真正原因:原本是家庭主婦的波莉不告而別地離開了丈夫與年幼的女兒,亞當則是受託尋人的私家偵探,波莉正是他尋找的目標。
波莉接受了亞當的追求,透露她和丈夫早已沒有感情,於是從共同帳戶中領走一半存款、獨自出走。但她是否在投入戀情的同時不慎暴露了行蹤?如果亞當是受她丈夫之託來尋人,他和波莉的關係豈不是形同對委託人的背叛?
然而,亞當的委託人不是波莉的丈夫,而波莉拋下的也不只是那一段婚姻──她有過另一個名字、逃離過另一個無愛的家庭,甚至不惜在逃脫之路上留下一幢幢無故起火的屋子,和一具具的屍體。亞當知曉她的過去,卻從未了解現在的她是什麼樣的人,更不知道在這個充滿意外的夏天結束時,他會是帶她迎向嶄新人生的拯救者、或只是另一塊必須消滅的絆腳石……
【試讀心得】
我們總在尋覓一處棲身之所,一處得以放鬆戒備、能夠安然無恙的避風港,有時找尋的同時也會期待伴侶是那位對的人,是可以付出所有的人,交付全部信任的人,只是真的能預見命中註定的那位嗎?還是以欺瞞為前提的情況下真有屬於這般悲劇的快樂結局了?
翻開的第一句話,撇除地點和時間,便是一名女子被曬傷的肩膀引起了注意。或是更加的凸顯出私家偵探亞當的注目有多麼細微和仔細,是他與生俱來的職業天賦還是後天養成的必要能力,原先指派的工作不知不覺中成了另有情愫的觀察,獵人愛上了獵物,看似見慣的套路,卻忘了無法定義何者才是真正的獵人,何人才是獵物。
很快的界線模糊不清,有時卻又清晰令人畏懼,對於他們之間的感情,無盡的秘密和交雜的謊言,會不會成了他們的阿基里斯腳跟,越來越多的真相、愈來愈多的屍體,真愛來了不該放手,但是有些人就是不允許被擁有。
作者擅長描寫女性的心計、沉著和脆弱,但沒有刻意彰顯陰暗、險惡的一面,而是利用男性面對案情、狡猾和奪走時,強調身為女性面對世界的凶狠必須展露的力與美,對於世俗的眼光必要出現的真與狠,如果眾人以為的嬌弱是該有的模樣,那何不如利用既定的印象去反攻一軍。
其中也融入美國社會中法條的漏洞,只可惜這部分需要多加思考,才能理解當中的遊戲規則,縱使在這猶如懸疑浪漫的推理驚悚小說,閱讀時得到的不單是作者對於波莉這名人設的布局和背景,還有她身為女性的妥協和堅強,或許乍看下令人心生畏懼,但若是性別轉換的話似乎又顯得習以為常。
不要認為只有繃起的肌肉才證明了力量的多寡,既定印象可能會騙人,看見之前先反問自己,眼前的那人,即使在日正當中下,炙熱的陽光照耀的樣貌,是真實的存在還是縹緲的偽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