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選擇之後,只能是生死訣別,我們能夠承擔多少選擇?選擇兒子活下來或女兒?選擇溫柔新歡或瘋狂舊愛?走向光明或毀滅?哪一種歸途?

書名:蘇菲的抉擇 Sophie's Choice
作者:威廉.史岱隆 William Styron
譯者:謝瑤玲
出版社:自由之丘
出版日期:2014年1月2日

【內容介紹】

威廉.史岱隆超越了自己的現實世界並跨越歷史和文化的界限,無論文學評論家和讀者都同樣將他推舉為繼海明威、福克納之後時代的最偉大作家。——紐約時報

蘇菲一生面臨過兩次重大抉擇,一次是在集中營,當納粹要她在女兒和兒子間留下一個,她不得已選擇把女兒送走。

另一次是她在精神瘋狂的猶太愛人,和南方來的年輕作家間,選擇一份愛情,最終她選擇了猶太愛人。

以 年輕作家丁哥為敘事者,回顧他和蘇菲及其戀人三人的故事為主軸。蘇菲來自波蘭,是二戰集中營的倖存者,命運安排她一生面臨過兩次重大抉擇,決定僅是 一念之間,然而每一次都是生離死別,使蘇菲日後承受無盡的痛苦與自我譴責。一次在納粹集中營裡,她選擇了讓兒子活下來,而把女兒推向焚屍爐;她像一隻搖尾 乞憐的小狗,賣命地為納粹列印屠殺猶太人的報告;她忍受著德國醫生、看守、甚至女管家的調戲、強暴、變態的凌辱;為了保全兒子性命,她違心地用美貌去色誘 納粹司令官。恐怖、恥辱、罪惡和絕望的陰影籠罩著一顆碎裂的心靈。

戰 後她來到美國,和猶太人納森相識相愛。他們瘋狂地做愛,就像發狂的野獸在撕咬、搏鬥,彷彿在釋放最後的生命之火。多疑、狂躁的納森經常辱罵、毆打蘇菲;而 蘇菲懷著對猶太人負罪的心情,默默承受著情人的暴虐,以解脫沉重的精神負擔。每每如此,他們的精神和肉體,痛苦和快感,才交織著達到高潮。

深愛她的作家丁哥帶她離開納森,回到丁哥的南方家鄉。她卻在一次狂熱的做愛之後,選擇回到精神已經失常的納森身邊,重登那交織著痛苦與歡樂的眠床,擁抱著走向死亡……

【試讀心得】

只要是人,都會在世界中尋求自己所能尋得的慰藉,無論你我,即使在苦不堪言的環境中,依然尋找能繼續活下去的信念,可能是自己的孩子、未來的憧憬、渴望的自由、愛人的擁抱等等,這些事物讓人們有繼續生活的動力,當我們繼續在這世界呼吸,就要做出選擇。

對我而言,書中回憶往事的手法讓我印象深刻,像畫家繪畫一幅工程浩大的圖畫,從草圖到修改、著色到點綴,書中所描述手法相當細膩,藉由回憶錄的方式談論影響主角甚遠的兩人,用劇烈的爭吵作為開頭,結尾再用平靜至極的方式作為結束。

隨著過去所發生的事,慢慢地將讀者帶入蘇菲痛苦不堪的謊言下所隱藏的過去,透過蘇菲回憶往事時自己所做出的決定,在集中營所見所聞成就了蘇菲,也連帶摧毀了她,不僅如此,就連自己離開集中營,到了美國,這如此自由的國家,也寧願讓自己被他人永遠所束縛。

這是如此矛盾,想要重獲幸福,卻必須可以避免的痛苦;已經倉皇離去,卻還是低身下氣地的回過頭重新感受自己可能下一秒就失溫的溫存,最後除了做出選擇,也連帶承受選擇身後的代價。

人們常說:「永遠都有選擇。」但事實上,這句話確實毫無疑問是正確的,然而若是剖悉這句話的實質就會發現,真正的事實是「我們必定要做出選擇,即使自己不想選擇。」這也就是為什麼永遠都有選擇的真相,但當我們不想做出任何抉擇的時刻,也就是勾選了結束生命的選項。

【電影介紹/預告片】

1982)此片曾獲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女主角獎。

內容描述一位元在二次大戰期間遭納粹迫害的波蘭女子蘇菲(梅莉史翠普 Meryl Streep 飾),在戰爭結束後,她和男友納森(凱文克萊 Kevin Kline 飾)移民美國紐約的貧民區,在那裏結識了同樓的年輕美國作家,丁哥(彼得麥克尼克爾 Peter MacNicol 飾)。

這對情侶時常吵架,最初這種情況常令作家感到不安,後來彼此之間成了好友,作家不知不覺地愛上了這名在戰火下倖存的女子。

這部具有懷舊風格的文藝片,故事平淡而手法冷靜。梅莉史翠普由內而外的細膩層次,以至角色情緒幅度之寬廣,堪稱電影史最偉大的表演之一。

arrow
arrow

    吉娃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