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是誰在說謊 He Said / She Said
作者:艾琳.凱莉 Erin Kelly
譯者:楊佳蓉
出版社:馬可孛羅
出版日期:2019年11月7日
【內容簡介】
我希望能寫出像這樣的書。——《我讓你走》作者 克萊爾.麥金托
傑出的心理懸疑小說,充滿謎團以及誤導。——《壞女孩》作者 艾莉克絲.瑪伍德
揪住你的思緒,轉折、激情、巧思交織混雜。——《10號艙房的女人》作者 露絲.魏爾
不只是緊張刺激的心理劇,更帶來發人深省的多重視角。——《Missing, Presumed》作者 蘇西.史坦娜
太厲害了。令人屏息的劇情轉折以及賺人熱淚的高超文筆。——《The Woman Who Stole My Life》作者 瑪麗安.凱耶斯
本書將會讓你不由得質疑自己所知的一切,懷疑每一個你以為可以信任的人。——《The Butcher's Hook》作者 珍妮特.艾利斯
極致的黑暗以及錯綜複雜。——《The Girl in the Red Coat》作者 凱特.哈默
一場各執一詞的辯論,一對各說各話的戀人,原來他/她才是活在謊言中!
蘿拉:判決結束後,我甚至比那個人還恐懼警察。
詹米:我還是不懂,那個人為何要在法庭上說謊!
基特:我痛恨使我們陷入恐懼之中的那個人。
貝絲:也許我最恨的人,不是他,而是那個人……
我是蘿拉,我宣誓我的所有陳述如實,毫無隱瞞。
然而,十幾年來我與丈夫離群居所,不曾出現在公眾場合。這一切只因為一個謊言。
十六年前,熱愛日食的蘿拉與基特參加了利澤德角日食音樂祭,她目睹一場強暴案。蘿拉報了警,並出庭作證,盡自己最大可能,在所有證據對被害人極為不利的情況下,對抗富家子弟被告的金牌律師,向眾人道出所見真相。然而,這場勝訴並非結束,而是惡夢的開始──
本該是「被害人」的貝絲成為蘿拉的恐懼源。貝絲滲入她與基特的生活中──他們開始收到威脅信,被貝絲跟蹤、偷拍。住處甚至遭人縱火,起火點是屬於貝絲的血紅玫瑰蠟燭。其後幾趟觀賞日食的旅程中,貝絲更數度橫跨世界找到他們。
兩人在無限恐慌中度過了十年。隱姓埋名、不曾拍過個人照、不敢輕易上網、不能外出工作。直到此刻──基特決定再次追逐日食,留下在英國待產的蘿拉,隻身前往北方的法羅群島。相隔兩千多公里的他們,卻在同時看見了那道熟悉的身影……
【試讀心得】
來自活動上的侵犯案件,沉默的受害者、惡意的加害者和見證的旁觀者,還有畏懦的協助者,他們四人擁護自個兒說的言論、做的決定,以為無所謂的舉動,沒想到卻如同牽連的機關,冥冥之中串聯起各自的謊言和擔憂,善意的謊言、惡意的實話,到底哪一項最致命,而又是誰至始至終的全盤托出,毫無保留的嘗試繼續面對生活。
各說各話的局面常常出現在犯罪懸疑小說,其實不單是案件現實生活中也層出不窮,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每個人站在自己的角度,僅有的視角也只有兩眼所見的彈丸處,所以為何推理的人都必須站在外圍去審視核心周遭的一切呢?因為只有遠看才能留意到那些被刻意/無心的細節。如同書中的兩位主角,基特和蘿拉同樣都撒了謊,但是何者無意、有意,兩者相差甚遠,美其名是善意的謊言但結果造成的傷害同樣劇烈。
謊言往往執著那些不屬於自己的物品,可能是驚駭的秘密、痛苦的背叛、悔恨的選擇亦或逝去的機會,但越是美麗的謊話隨之而來的代價卻成正比的增加,與其說謊言是變相的得過且過,還不如說是讓人唯恐避及的高利貸。
但縱使再過醜陋,人們還是要去面對真相。不過也是因為謊的美讓人忘了實的醜,作者狡猾地去翻轉,雖然沒有驚心動魄卻也成功地激起不容小覷的波浪。同時書中也諷刺了現在善意的給予時常被有心的扭曲,冷漠是否就能避開往日無法預料的噩夢,但誰又能忍心不幫助那些需要的人們。
真相是可以被定義的。也許有人會感到納悶,一件事情非黑即白,哪會有曖昧的灰色地帶,說謊的人隱瞞的關鍵、誠實的人等待的答案,亙古不變的對立,但不同的角度得以看見相異的樣貌,確實結果不會模稜兩可的啞口無言,但那主要取決於回答的人站在什麼樣距離去評論,因為只要有心任誰也能隱身背後,肆無忌憚的利用謊言去包裹實情。
因為到頭來,其餘的人們最終看見的是經過謊話篩選後的模樣,而真相或許可讓人得以自由,但也無法辯駁那帶來的權力以及力量是多麼眷戀和龐大,於是繼續留在秘密之中,因為當下那不僅是假象也是道防衛,而真相是可以經過包裝以及安排的巧妙存在,去探討是誰在說謊不如一同思考撒謊的緣由,才能領悟為何寧願被束縛也不願重獲自由的掙扎。
【書籍預告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