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個大學好友,畢業後來到紐約闖蕩,在這個花花世界各擅勝場,也嘗盡了傷痛與歡愉……

書名:渺小一生 A Little Life
作者:柳原漢雅 Hanya Yanagihara
譯者:尤傳莉
出版社:大塊文化
出版日期:2017年11月2日

【內容介紹】

一本異常深刻而動人的作品……你很少會讀到一本這麼厚的書、卻又不禁想著「真希望這本書篇幅更長一點」,但柳原帶你深入這些角色的生活和心靈,讓你難以離去。──《泰晤士報》(The Times

《渺小一生》不像其他任何書……絕對令人難忘。──英國《周日獨立報》(The Independent on Sunday)

太扣人心弦了……一本了不起的小說。看得停不下來……而且幾乎不可能忘掉。──英國《每日快報》(Daily Express)

完全不同於其他的書……《渺小一生》提出了一連串問題,有關人性、安樂死、心理治療,以及許多現代西方生活的偏見……這個驚人的閱讀經驗,將會讓你的心臟變大。──英國《衛報》(The Guardian)

《渺小一生》製造出近乎催眠、無法抗拒的閱讀經驗……一項驚人的成就:一本充滿戲劇性與感傷的小說,處處都是柳原細緻、微妙的筆觸。──英國《獨立報》(The Independent)
你有多常看到一本令你難過得流淚,又深覺人性善良、讓你充滿恩典的小說?……說這是一本大師之作,絕不誇張──這個字眼只怕太輕描淡寫了。──《舊金山紀事報》(San Francisco Chronicle)

太驚人了。──《大西洋月刊》(The Atlantic)

感人至深……一部令人難忘的小說,詳盡刻畫了友誼的恆久恩典。──美國全國公共廣播電台(NPR)

如同書中談到的相等公理,《渺小一生》感覺上是基本、不可化約的──而且儘管黑暗又引人不安,但其中自有美麗。──《紐約客》雜誌(The New Yorker)

具有催眠的力量……四個男人間一段有如歌劇般的親密友誼。──《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

內容豐富而令人著迷……讓人沉浸其中。──《波士頓環球報》(The Boston Globe)

一個描繪愛與友誼的故事,陰暗而美麗。──《洛杉磯時報》(Los Angeles Times)

不同凡響……一部有關創傷與友誼的史詩之作,描繪出色且洞察深刻。這部小說將成為一種基準,用以衡量未來眾多討論這些主題的作品……《渺小一生》宣告了柳原已躋身美國重要小說家之列。──《華爾街日報》(The Wall Street Journal)

完全引人入勝。精彩又浪漫,時而令人心痛,《渺小一生》讓我一夜又一夜讀下去,欲罷不能。──美國小說家愛德蒙‧懷特(Edmund White)

讓人著魔……我們這個時代最引人同情、最動人的故事之一。……筆法細緻敏銳,一部不可多得的佳作。──《O歐普拉雜誌》(O, The Oprah Magazine)

咒語般的散文,描繪出驚人的細節……溫柔又強大,感動人心且超越個人經驗。──《華盛頓郵報》(The Washington Post)

《渺小一生》一登場即引發關注:一個新的重要小說家出現了……柳原的成就不在於篇幅,而是本書龐大力道的廣度與深度,談的並非靈魂的頑強,而是自我的脆弱。──《Vogue時尚雜誌》

精緻敏銳……這本書從一個時代的描繪,轉入某種更陰暗也更溫柔的層次:探索人類殘酷的深度,相抗衡的是友誼帶來的復原力量。──《紐約客》雜誌(The New Yorker)

好得不得了。──《新聞週刊》(Newsweek)

《渺小一生》完全不同於其他任何書。過火而難以接受,但就是感人。──英國《獨立報》(Independent)

犀利……柳原擁有一種天賦,能夠以持續、激烈的強度,針對最基本、最美好的人類極端行為提出質問。──《泰晤士報文學增刊》(The Times Literary Supplement)

一部勇敢的小說……震撼而感人。──英國《文學評論》(Lliterary Review)

引人入迷,完全沉湎其中……太厲害了。──《紐約每日新聞》(New York Daily News)

一本與眾不同的書……說出來的真相雖然痛苦,也格外難忘。──英國《倫敦標準晚報》(London Evening Standard)

一個悲劇性的愛的故事……一種截然不同的閱讀經驗,令人久久難以忘懷。──《明尼亞波利斯星壇报》(Minneapolis Star Tribune)

緊扣人心……一個極具洞察力的作家寫出了一部出類拔萃的小說……柳原的目光犀利而敏銳。──《愛爾蘭時報》(Irish Times)

史詩的格局,每一頁都引人入迷。──《書之論壇》(Bookforum)

書中描述同性戀男子的社會與情感生活,是多年來最具企圖心的一部作品。──《大西洋月刊》(The Atlantic)

奇蹟之作……柳原最令人難忘的手法,就是她從這些充滿可怕鬣狗的場景,悄悄過度到頓悟的時刻。──《紐約新聞日報》(New York Newsday)

柳原達到了偉大的心理寫實主義……《渺小一生》似乎脫離歷史,逼近了神話或難以置信的境界。──英國《旁觀者》(The Spectator)

一部我們這個時代的美國悲劇,一份繚繞不去的救贖懇求。──加拿大《多倫多星報》(Toronto Star)

太驚人了……《渺小一生》太豐富了──大段的優美散文、難忘的角色,以及對藝術、野心、友誼與寬恕的敏銳洞見。──《娛樂週刊》(Entertainment Weekly)

一個動人、永恆、不落俗套的愛的故事……是對認真、持續終身的友誼的一首讚美詩。──《金融時報》(The Financial Times)

從青春年華到人生終曲,在生命最深的那個黑洞,纏人的回憶是吸音的彈簧,而友誼是上方唯一的光亮,與垂下的救命索。

童年,我們的目光瞥向世界一次;剩下的只餘記憶。──美國女詩人露伊絲葛綠珂(Louise Glück

麻州一所小型大學畢業的四個同學搬到紐約闖蕩,他們沒錢、對未來茫然,只靠他們的友誼和野心撐下去。善良、英俊的威廉渴望成為演員;機智、時而殘酷的畫家傑比努力想在藝術圈闖出名聲;困惑的麥坎是建築師,在一家很有名的事務所工作;還有內向、才華橫溢、謎一樣的裘德,他成為四個人的重心。

歷經數十年,他們的友誼發展得更深刻也更陰暗,受到了藥物成癮、成功與傲慢的影響。但每個人逐漸明白,他們最大的挑戰,就是裘德這個人。到了中年,他成為一位極優秀的律師,但也愈來愈殘破,他的心靈和身體因為不堪說出口的可怕童年留下傷疤,而且當年的創傷不斷糾纏著他──他擔心那嚴重的程度,自己不但無法克服,還會永遠被這些創傷定義。

人要如何去原諒自己的過去,以及自己無從選擇的成長環境?
人為什麼要執著於只會引發苦痛的某個地方、某種心理狀態?

【閱讀心得】

近千頁的篇幅,談論不單是對於人生的感觸,還有那對於生活中細微的情感,殘酷且真實,同時也悲戚的令人不敢直視,無論是友情、愛情還是親情,這些情感增添的是內心中的缺失,那些不足的被情緒慢慢填滿,反之也會被消逝殆盡,尤其是一旦擁有後,就更加令人畏懼失去之後的折磨。

作者很明確的指出書中討論的是痛苦,但生活中的痛苦比比皆是,以這習以為常至麻痺的議題,說實在讓人不禁懷疑,不過作者藉由充滿謎團的裘德,在大學結交的摯友從校園到社會,人的一生不只是妥協還有情感的交易,但對於他而言,何時才能停止他體無完膚的痛楚?

還是根本不會有停下的一天?!深刻去探討世界上最莫名但也最堅定的情誼:友情。不被血緣給囚禁、不被婚約給束縛,友誼可以很堅定但也能很脆弱,往往需要交付的是所謂的信任。朋友,猶如面敏銳的鏡子,總是知道自己該做些什麼,總是注意自己哪裡犯了錯,還能在最需要的時刻提醒自己端正好行為。

朋友不像家人無法割捨,不像愛人予取予求。只需呈現出真實的一面即可,但卻不是所有人都能勇敢地展現出來,或許片面就是極限,更何況要完全的敞開心扉。

確實,當一個人自我厭惡到了極致,任何人的關愛對他而言都是一種奢持的表現,過去的陰影始終糾纏著他,個性養成的階段遇到了最驚悚的教育,錯誤的觀念導致他碎成千萬片,即使長大成人依舊被過去的痛楚定義,有誰能真正的逃離過去,又有誰能真正的告訴過去的自己沒有犯下任何一次錯誤。

就這樣一再的鑽牛角尖,直到所有的淚水有了解釋,直到過去的錯誤成了現在的代價,才能稍微的原諒。自己成功的和角色產生共鳴,畢竟自我厭惡一旦生成,實在很難消失的無影無蹤,它的存在會始終存在,提醒自己是殘破不堪的存在。

書中對於友情的刻畫難忘且尖銳,因為不是親情,所以偶爾必須交付一部分的真實,因為不是愛情,所以不能一再的妥協和忽略,作者嚴厲地指出友情是種必須持續性付出的商品,藥物和疾病的催化下,再堅韌的情感都有機率被摧毀,但作者卻反其道而行去讓角色展現出花花綠綠中的無私,矛盾同時也諷刺過去無法改變、犯下的錯只能後悔。

終其一生,人們尋找著是對於自我的肯定、對於生活的快樂,但最怕的是找到後卻失去了、迷失了,於是朋友的出現,告訴我們缺少的模樣,或許有機會完整、或許始終是零碎,但要清楚知道生活從來不易,不過可以注意那些關愛自己的人開始,畢竟渺小的一生中,不該被那已成既定事實的痛苦給左右。

最後,嚥下最後一口氣,讀者如同幽魂般見證了裘德的一生,童年的虐待、長大的自卑、成人的厭惡和失落的哀慟,看著他的掙扎不禁也反思自己又何嘗不是一昧的擔心生活的種種。未來充滿了未定,況且煩憂也無法改變現況,還不如好好的正視自己,從認同自己開始做起。

arrow
arrow

    吉娃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